![教養孩子先教養自己 教養孩子先教養自己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1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72/85/0010728542.jpg&v=57cd3b42&w=348&h=348) |
售價:324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addons.books.com.tw/G/books2006/images/cart01.gif)
|
教養孩子先教養自己 等好久終於開賣了超讚的啦!包含更進一步圖文資訊的介紹!點擊圖片或文字可以進到更詳細購物推薦網站~走過路過,千萬不要錯過!請參閱詳細商品資訊教養孩子先教養自己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、yahoo奇摩購物、博客來、PChome線上購物、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!最近我也在找教養孩子先教養自己的相關資訊~ |
|
Wordsworth是我的好朋友,為人正直又有愛心;Wordsworth他只會推荐好東西!雅虎購物、momo購物及博客來是我比較常去逛的EC網購平台,常常有優惠商品可撿便宜。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、yahoo奇摩購物、博客來、PChome線上購物、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!網友也都知道在定價和網路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,走過路過,千萬不要錯過!請參閱詳細商品資訊教養孩子先教養自己 |
內容簡介 國際感覺統合認證職能治療師用愛撰寫的教養處方書,教大人破除教養迷思,改變自己,就能影響小孩。 嘴巴上說著不在乎孩子的考試分數,但每次孩子考不好就會緊張變臉? 嘴巴上說著要把孩子當大人,但實際上卻常常忽視孩子的自我意願? 嘴巴上說著要尊重孩子的興趣,但還是忍不住要把孩子往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方向帶?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做了很多,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還是長「歪」了? 問題的癥結是父母沒有注意到,其實自身的行為舉止也是「歪」的。 這是一本將「專業」導入「生活」的教養處方書! 本書作者俱有兒童發展專業背景,為台、美國家考試通過的國際感覺統合認證職能治療師,也是一為認真用心的媽媽。 她在書中結合了兒童發展參考架構、多種療育理論、心理學觀點、大腦的運作、情緒管理、以及大人們自我覺察的課題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用許多生活實例和探討,精確點出大人們養育孩子上不自覺的盲點;並以孩子的觀點發聲,導引出事半功倍的教養。 大人在採取建議後,會在自己與孩子的身上看見效用,進而引領出渾然天成的教養。 改變,從大人開始,大人一旦轉變,好的教養自然會來,因為,教養的力量就在你身上。 ~THE POWER OF PARENTING IS WITHIN YOU~ 我們的身體常常比嘴巴誠實反應出我們的真實想法,而孩子們並不是笨蛋, 他們會感覺、會學習父母的一切,在不知不覺中複製父母的行為舉止。 所以,真實的情況是,孩子並沒有長「歪」,而是爸媽們沒有把自己調整到「正」! 大人與孩子就是方程式的兩端 等號的一邊改變了 另一邊也一定會跟著改變… 書中三大章節「大人預備篇」「小孩教養篇」「技巧養成篇」分述大人們在養育上常見的不適當觀念或態度、並具體分享教養的處方策略、以及如何善用日常生活中「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」等面向的契機,就可以將學習帶入生活中達到培養孩子技能的效果。 詳細資料ISBN:9789868661707 規格:平裝 / 344頁 / 17 X 20 CM / 普通級/ 全彩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本書分類:親子教養> 生活教養  內容連載〈一成不變的刻板印象〉被理解的孩子  更能夠勇於承認過錯 當我們看到有個人食物一上桌,他就猛吃,我們八成會說:他一定是餓壞了。但是也有少數的人,可能會問:他會不會是趕時間?當看待孩子的行為時,我們要有能力當後者這個少數的人。 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牛肉麵端出來,卻有人遲遲不吃,請問他是怎麼了?可能的原因有:太燙在等它涼、不吃牛、肚子痛、剛吃飽、看到碗裡有蟲跑進去。在這麼多可能性當中若想知道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原因,方法就只有一種,就是詢問當事人。人的生活常態會讓我們不自覺的對事物的解釋變得很狹窄,因為我們已習慣的文化、知識與價值觀,讓我們可以方便快速的對事物作出判斷跟處理;但這也會限制我們解讀孩子行為的能力。 =孩子充滿想像力  想要杯子飛起來 記得兒子兩歲多邊下樓梯邊扔了一個水杯到距離三公尺的落地窗,喀隆一聲撞上窗戶,我當下斥聲:「小冬怎麼可以這樣丟杯子!」,他一臉無辜:「I WANT IT FLY」(我想要它飛)。霎時,我為此誤解感到抱歉跟慚愧,也得到了一個深刻的體驗:有多少孩子天真的心靈和探索,是在沒有被給予機會澄清的情況下就被嚴厲抹煞?若是今天這孩子生性膽怯或語言表達尚未建立,還不能為自己發聲,我是否會自以為教養得當而沾沾自喜,絲毫不知道自己雖然更正了丟杯子的行為,卻也否定了他的想像力。 而孩子的世界,基本上是從一片空白開始,他只能用他有限的經驗與想像去變、去試。如果兒子學過萬有引力和白努力定律,丟杯子的事件應該就不會發生。大人看待孩子的行為需要一些創意,也需要一個寬大的心胸。一個行為的背後可以有各形各樣的理由,若僅以一種解釋去套用孩子的某個行為,我們有可能誤會他、錯失他的創意、更可能忽略了他想傳遞的心思。 =釐清真正緣由  不急著當下論斷 多數家庭會遇到兩歲多的孩子對幼小的寶寶粗魯的情況:例如拍打臉鼻,捏靠近眼睛的部位。雖然這些舉動似乎透露粗暴的性格、或有可能是尋求大人注意力;但很多時候孩子就單純地只是想跟寶寶玩。與其緊張兮兮地喊:「ㄟ,不可以打弟弟!」,不如試著說:「你是想要跟弟弟玩嗎?要摸弟弟是不是?那我們輕輕摸摸。」;同時把他的手帶到安全的部位,幫他做正確的示範。 這樣的示範需要重複幾次,甚至是幾天;而當孩子做對了就要立即給正面的回應:「對了,輕­-輕-摸-摸,好棒!」,孩子才能連結這是一個被期望的好行為。看完整內容連載 |
詳細商品說明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d2b2k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